第07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纳万川入海 画好同心大圆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22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纳万川入海 画好同心大圆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统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上接06版)

  座谈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香港经济界人士评价说,习近平很有智慧,通过这种方式与港澳闽籍乡亲广泛接触,很暖人心。

  此后连续三年,习近平都亲自率领省委统战部、省海外联谊会和省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深珠座谈会”。“深珠座谈会”的影响力在港澳闽籍乡亲中不断扩大,参会人数逐年递增,开创了港澳统战工作新局面,如今已成功延续了25年。

  “深珠座谈会”让很多港澳闽籍乡亲更深入了解祖国和家乡,增强了向心力,凝聚了爱国力量。很多闽籍社团组团来福建考察交流,只要有时间,习近平都会接见访问团的成员。

  “习近平书记是人情味非常浓的一位领导,经常和我们拉家常,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和企业发展情况。”在香港中华总商会港岛东区联络处副主任朱正的记忆里,习近平从来没有领导的架子,“不管你的企业是大是小,他都把你当朋友,到香港访问时,还专门到很多闽籍乡亲的企业去看望。”

  在习近平的感召下,不少乡亲回乡投资。乡亲们的企业发展得好不好,也是习近平非常记挂的。

  1991年,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在家乡莆田投资建设了金威服装(福建)有限公司。“当时主要做贴牌加工,是传统的服装生产企业。”吴良好回忆说,“企业发展的势头很好,出口的订单不断。”

  习近平到省里工作后,多次到金威公司调研。有一次,习近平在车间认真察看了服装的制作流程后,转过头问吴良好:“你想过服装产品要怎么科技创新吗?”

  吴良好一愣,他一直注意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更新服装款式,但习近平说的服装产品科技创新,还真没思考过。

  习近平沿着车间的生产线,一边走一边笑着说:“你现在专门做贴牌加工,万一国际市场变化,企业生产就会受到制约。传统的制造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嫁接新的科技元素,融入产品,企业才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和我谈到纳米技术,说用纳米布料制作出来的服装能防水、防污,特别适合那些户外工作者,市场前景会很广阔。中科院有这项技术,你可以了解一下。”吴良好回忆。

  这次谈话后,吴良好迅速行动起来,赴京找到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与所里一批资深科学家合作成立了中科纳米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成功在国内率先推出“纳米服装”,同时在多个领域开展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习近平书记的知识面非常广,思路非常超前。对我们这些港澳乡亲是真心真意关心,帮助我们发展。”吴良好感念至今。

  1993年香港信和集团回福州投资。集团主席黄志祥回忆,习近平非常重视,出席项目的奠基开工仪式,鼓励信和集团继续为家乡建设作贡献。这么多年来,习近平每次见到黄志祥都亲切握手招呼,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习近平书记真是把我们这些港澳乡亲都当成了自己人。”黄志祥说。

  香港回归前,有100多个闽籍社团,但各社团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凝聚力不够强。为此,习近平多次约见香港社团负责人,有时还到深圳与部分香港闽籍知名人士座谈,听取意见,协调社团之间关系,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并提出指导意见。

  “习近平书记叮嘱我们,要增强香港同胞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发挥乡情优势,努力壮大爱国爱港力量,把乡亲们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积极参与爱国爱港活动,做更多对国家、对香港有意义的事情。”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顾问、香港大紫荆勋贤洪祖杭始终用这些话鞭策自己。

  回忆起习近平关心香港闽籍社团建设的点点滴滴,吴良好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习近平书记抓统战工作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发展眼光,那时他就极力提倡同乡社团要组织起来,搞大团结、大联合才会有更大的凝聚力。”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1997年5月8日,香港回归前夕,香港闽籍社团中的旅港福建商会、香港福建同乡会、香港福建体育会、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以及香港厦门联谊总会和12个赞助会共同发起成立了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实现了香港闽籍社团的空前团结。

  目前,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有属会254个,联系着120多万闽籍乡亲,逐步形成了香港社团的“福建模式”,成为香港社会最团结的社团组织之一,是爱国爱港的中坚力量。

  香港顺利回归后,为做好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的工作,习近平又多次约见澳门闽籍社团负责人和知名人士,引导他们增进团结,在澳门顺利回归和促进澳门经济社会繁荣稳定中发挥作用。

  澳门福建同乡会名誉会长、澳门归侨总会永远会长梁仲虬,是著名爱国侨领、社会活动家梁披云先生的长子。梁披云早年在澳门创立了澳门福建同乡会,广泛团结乡亲,融入澳门社会,并积极支持和参与祖国特别是家乡福建的建设。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与梁仲虬见面交谈。

  “习省长非常敬重我的父亲。”2018年,梁仲虬回忆起多年前难忘的一幕:“我回福建时去他的办公室拜访。进了门就看见墙上挂着一副嵌名联——‘近所当近 平其不平’。这是我父亲早年前写给习省长的,这么多年了他还保留着,的确让我非常感动。后来我们就在这副嵌名联下合了影。”

  梁仲虬回忆,习近平与澳门社团负责人谈话时说,福建人一定要团结,梁披云是澳门爱国华侨的一面旗帜,希望大家要尊老敬贤,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澳门的繁荣稳定和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在澳门回归前几个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上,习近平专门向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推委会委员、澳门福建同乡总会常务副会长许健康了解澳门闽籍乡亲的情况,希望在澳乡亲在促进闽澳交流合作、维护澳门繁荣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书记对我们说,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有希望,福建的乡亲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推动闽澳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行政会委员张宗真当时已经在澳门从事经贸活动,他回忆起习近平看望梁披云等澳门闽籍乡亲时说的话,仍记忆犹新。

  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始终积极推动闽台交流交往,鼓励台胞在闽投资兴业。

  时任台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陈正统祖籍台湾南投,因为这个身份,他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的交流合作,常常深入调研总结如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我经常把调研成果寄给习近平书记,收到了他多次回信。”

  在省台盟的档案室里,保存着这些珍贵的回信。2002年8月14日,习近平在一封回信中,希望陈正统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同志很关心在闽工作生活的台胞,台联举办台胞学习班等一些大型活动,他都亲自到场参加,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时任福建省台联会长张希东说,“他还经常关心过问一些老台胞的生活情况,在细微处关心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当年参与服务台商的福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回忆,习近平多次交代大家,台胞到我们这里来,要多关心他们,多问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在投资、经商、就学等方面的困难。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习近平的工作轨迹中追寻。

  1994年6月21日,一场台资企业现场办公会在福州市鼓山镇召开。用地、资金、电力、道路规划、建设许可证办理、社会治安……一些在榕台资企业提出了生产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一边倾听,一边认真记录。等大家都发言结束了,习近平合上笔记本,用他沉稳的语调说,要在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领导小组中,专门建立对台经济工作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对台经济工作有关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类似的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台商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1997年10月,鹭岛秋风送爽。

  习近平专门赴厦门调研对台工作。他用一天的时间考察了翔鹭化纤、正新橡胶等台资企业。

  第二天上午,习近平与部分台商座谈,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下午,习近平又马不停蹄来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与专家学者座谈如何发挥福建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在这次调研中,习近平指出,福建对台具有特殊区位优势,有义务、有责任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多作贡献。闽台经贸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今后要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

  “区域化经济趋势促使祖国大陆与港澳台经济加强联系,闽台经济地理、产业布局上的互补互利形成了很好的东西呼应,闽台人民之间的民族情结为闽台交流奠定深厚的感情基础,这些都证明闽台经贸合作大有可为,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利益。”习近平在调研中强调。

  1999年8月10日,刚刚就任代省长的习近平出席了台商代表座谈会。

  “不论两岸关系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将切实依法保护台商的一切合法权益。”习近平的话语,赢得了在场台商的热烈掌声,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在福建扎根发展、永续经营的决心。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直抵两岸同胞内心。

  两个多月后,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

  “要理解侨心、尊重侨意、保护侨益,为其排忧解难,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联谊工作,更广泛地联络和团结海内外闽籍乡亲,增进了解和合作,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热情,调动他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1997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全省统战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侨是福建一大优势、宝贵资源。作为全国第二大侨乡,加强与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联谊,更广泛地联络和团结海内外闽籍乡亲是福建统战工作的一大特色。

  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到福建16年,工作中都有一个‘侨’字,也可以说从事了侨务工作16年。”

  早在1995年4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战略与管理》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大侨务”观念的确立》署名文章,首提“大侨务”概念,指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要打破地域的界限,跳出侨务部门的范围,使之成为党和各级政府的大事,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的大事”。

  习近平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推动建立了福州市三级侨情资料库,要求对福州籍及在福州投资的大客户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市级领导同海外200家大华侨、大客户的联系制度,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身为归侨和侨务工作者的陈慧瑛,在任《厦门日报》副刊主任编辑、记者时与习近平相识。习近平对侨务工作的高瞻远瞩让她深深感动,她说:“如果没有‘华侨对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的整体概念,是提不出‘大侨务’的理念来的。”

  2014年,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10月17日,一封来自北京的回信在集美校友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一封回信。信中写道:“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我曾长期在福建工作,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为家乡福建作出的贡献有切身感受。他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

  习近平对嘉庚精神的推崇,从他关心支持陈嘉庚先生一手创办的集美大学中可见一斑。

  集美大学校董会原常务校董兼副秘书长任镜波回忆:“习省长对陈嘉庚先生有深厚的感情,在担任校董会主席的三年里,先后来集美大学7次,是历任校董会主席中最多的一位。”2000年,《民族之光——陈嘉庚先生归来的岁月》电视文献纪录片摄制组采访了习近平。作为主创人员之一,任镜波有幸参与了采访,“他和我们说,拍陈嘉庚的电视纪录片是一件好事。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我们弘扬陈嘉庚精神,就能进一步激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激励包括海峡两岸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携手共进,推动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习近平对老一辈爱国侨领充满敬意,也十分关心新一代的爱国侨领。他曾说:“近年来从中国大陆出去的新移民,虽然目前所占的人数比例还不多,但他们的言语行动,往往会成为华侨、华人认识家乡和祖国的参照系。因此,也必须重视做好新移民的工作,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2年,30岁的曹燕灵作为丹麦华人协会秘书长回到家乡福州,第一次见到了习近平。

  “改革开放以后,海外侨领在年龄上出现了一个断层。习近平书记提出,要多支持年轻侨领的工作,通过新一代的侨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曹燕灵说。1994年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在福州召开,曹燕灵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位特邀代表之一,后来又受邀参加在泉州举办的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

  “习近平书记对培养年轻侨领的关心重视,让我一生谨记,一生受益。”曹燕灵感受深刻。

  2001年,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第十届大会召开,曹燕灵当选为联合会主席。习近平专门给大会发去贺电,祝愿大会成功举办,希望大家凝聚乡情、造福桑梓。

  “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不仅关心重视海外闽籍乡亲的发展,还鼓励他们积极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造福家乡百姓。

  “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联谊工作,更广泛地联络和团结海内外闽籍乡亲,增进了解和合作,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热情,调动他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习近平在1997年召开的全省统战部长会议上强调。

  陈清泉是美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美国福建同乡会名誉主席。1990年,陈清泉随美国福建同乡会代表团访问福州,见到了刚刚就任市委书记一个月的习近平。

  “习近平书记热情向我询问福建乡亲在美国的发展情况,还有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陈清泉说,那天两个人聊得意犹未尽,习近平邀请陈清泉第二天再到他的办公室详谈。

  后来每次回福建,陈清泉都到习近平办公室坐坐,聊聊乡亲们的新情况。“习书记和我说,福州改革开放还要多依靠港澳台海外乡亲,希望大家多宣传家乡,牵线搭桥,为家乡招商引资发挥积极的作用。”陈清泉说。

  1992年习近平率团访美时,鼓励陈清泉把在美福州乡亲的力量整合起来,引导大家回到家乡去投资。习近平的这个想法,让陈清泉非常激动,“我后来就想,应该尽快把这个事办起来。”

  1995年美国福州总商会成立,受到了在美福州乡亲的热烈响应。此后十多年间,美国福州总商会为福建省招商引资上亿美元,成为福建省在美国一个重要对外招商引资的窗口。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书记多次强调,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而华人华侨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福州这个著名侨乡来说,做好海外华人华侨工作,做好聚侨心、引侨资工作尤其具有特殊意义,这也是福州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现实课题。”孙海山回忆说。

  上世纪90年代,“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的政策,让福州掀起了第一波侨台投资热潮。

  1990年初,著名侨领林文镜在家乡福清投资建设了全国第一个侨办工业村——洪宽工业村。习近平不仅先后多次到洪宽工业村出席相关活动,大力支持、推动这个工业村的发展壮大,也多次到印尼拜访林文镜,希望他再次返乡,扩大投资。

  被习近平真诚所感动,林文镜与另一位著名侨领林绍良于1990年10月底至11月初带团到福州进行经济考察,并参观福清的乡镇、学校、医院和工厂。

  时任福清市委书记练知轩对1991年习近平在印尼拜访林绍良时说的话记忆犹新。习近平将林绍良在过去国内暂时困难时期给乡亲们寄回来的米、面、油比喻成鸡蛋,希望林绍良与政府合作建设工业园区,一起给乡亲们送只“鸡”,教他们懂得“养母鸡生蛋”。习近平说,不能光是直接送“蛋”给他们吃,吃完了仍然是“穷光蛋”,要教会他们“养母鸡”,这样就不断有“蛋”吃了。

  此后,林绍良和林文镜的林氏集团与福清市政府签订开发50平方公里元洪投资区的协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时任福州市委办公厅主任陈伦用这八个字总结这段往事。

  1992年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当时全国最大的外商成片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成立。投资区破土兴建之时,在全国曾引起极大轰动,跃然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元洪投资区也成为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推动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印尼华侨合作开发区。

  自己来了,林文镜和林绍良还把朋友也带来了。他们主动和台湾地区东南汽车、冠捷电子等大企业联系,让他们来福州看看。在他们的动员下,一批又一批台资、侨资企业纷纷落户福州。

  “实际上,习书记当年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促进福州经济发展,而且对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陈伦说。

  习近平与侨界朋友感情至深。1999年9月,习近平在为《改革开放与福建华侨华人》一书所作的序中曾深情地表示,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但广大华侨华人无论身处何地,总丢不掉深深的中国情,忘不了生养自己的那片热土,即使几代人在海外,还是忘却不了他们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缘。

  1992年,第二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在马来西亚诗巫召开,其中一项议程是讨论下一届大会在哪里举办。时任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常务副主席林铭森,在香港打拼多年,很希望香港能有机会主办一次,但考虑到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当时的规模和实力,又有所顾虑。得知这一情况后,习近平鼓励林铭森把大会接下来,由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主办、福州承办,把大家请到福州来。通过这次大会,宣传福州,扩大影响,争取更多的海外乡亲回乡投资兴业,促进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为了办好这次大会,习近平担任了大会顾问,亲自主编了《世界福州十邑乡人创业史》一书,并为该书作序。他在序中写道,海外华侨和华人身居海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着家乡和祖居地的建设和发展,赈灾济贫、兴学育才,投资建设、造福桑梓。他们为家乡和祖居地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10月29日,第三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在福州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福州籍社团负责人、代表共三千多人参加了大会。习近平为大会题词“十邑一家,情系福州”,并在大会上致辞。

  大会期间,习近平会见了前来参会的各个代表团,并前往代表们的驻地看望乡亲。大会结束后,习近平还让各县(市、区)把乡亲们接回祖籍地,亲身感受家乡发展变化。

  闽西是闻名海内外的千年客家祖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1亿客家人。

  2000年,第1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闽西举办。这是全球最大的客家社团活动,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客属侨胞,回到闽西祖籍地。

  这次大会上,习近平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欢迎客家乡亲,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希望广大客属乡亲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福建的发展,加强与福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携手迈向新世纪。”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习近平同志这两句诗一般的话,很快传遍了全国,传遍了世界各地,这两句话似乎成了客家的广告词。听到这样的话,与会人员受到极大鼓舞。”曾任龙岩地委书记的林开钦回忆说。

  广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要理解侨心、尊重侨意、保护侨益,为其排忧解难,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习近平的指导推动下,福建海外联谊的朋友圈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7年2月,全国侨务工作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待统战工作,习近平始终饱含深情;做好统战工作,他总是率先垂范。

  金能筹对此感慨道:“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很有感情,也很熟悉。当年他虽然年轻,但理论功底深,工作魄力大,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富有人格魅力。他工作站位高,考虑问题很深远,能够团结方方面面的同志,是一位出色的班长和领路人。”

  姚智梅至今仍铭记当年习近平对她工作的指导。“人生的道路上有机会在习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非常幸运,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从宁德到省里,曾和习近平两度共事的省委原副秘书长、办公厅原主任李育兴回忆往事时说:“习书记的亲和力和个人魅力总能感染人。出国访问时,他有侨胞朋友;基层调研时,他有党外朋友,他的朋友遍布各阶层。他善于做人心工作,有着宽广的胸怀,既细致入微,又眼光超前。在他的领导下,福建的统战工作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提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福建日报》7月26日第一至四版,撰稿人:兰锋、林蔚、郑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