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年大计。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黄河流域上游省份,肩负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坚持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宁夏贡献。
坚持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宁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渐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廊道。以生态修复为手段,进一步改善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脱贫富民与生态建设融合推进。把防沙治沙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稳步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林地、湿地、荒漠生态空间治理,把生物多样性纳入保护范围,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宁夏突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理念,对标国家战略,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惩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的开发行为,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通过规划引领,实施全域全方位生态保护修复。以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一河三山”保护治理为重点,构建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防沙治沙区、南部水源涵养区“一带三区”生态生产生活总体布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宁夏着眼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以保护黄河干流为重点,坚持岸上岸下共同治理,加强堤防建设和黄河滩区综合治理,实施河道疏浚工程、滩区治理工程、水源涵养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探索泥沙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保障黄河安澜。大力加强黄河支流、湖泊湿地、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重点加强清水河、苦水河、红柳沟三条黄河一级支流以及葫芦河、茹河、渝河、泾河等黄河支流保护修复。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坚决杜绝污染黄河的行为,卡住污染源头,减少污染排放,综合施策、系统治理。落实好国家节水行动,抓好农业、工业、城市和居民节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全面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托黄河岸堤,整治河道岸滩,利用水系、湿地、林地、草地、沙漠等自然资源,打造黄河沿岸生态景观风貌带。
加强“三个系统”生态保护性修复。宁夏以“一河三山”为重点区域,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适度进行湿地生态补水,治理湿地水质污染,联通湿地水系水网,杜绝“挖湖造景”,建立湿地保护长效管控机制。科学推进沙漠生态系统治理,积极发展治沙先进技术,坚持用沙之利,大力发展沙产业,促进人沙和谐。
积极建设储备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宁夏依托黄河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项目,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黄河干流堤防安全标准河道,实施沙湖、星海湖、典农河等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加强草原生态脆弱区治理,实施百万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工程。谋划储备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实施黄河滩区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病险淤地坝加固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形成大保护、大修复、大治理、大建设的工作格局。
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宁夏着力构筑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建设贺兰山、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了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西华山、香山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打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样板。
做好经验总结、宣传和推广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宁夏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也是全国首个实行全省域禁牧封育的省区、全国首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中国经验。宁夏大力挖掘黄河文化价值,总结、凝练生态保护修复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好总结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宣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引黄古灌区;宣传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建设经验、贺兰县稻渔空间建设经验,打造黄河流域宁夏段重要生态地标;大力宣传宁夏“人进沙退”的治沙模式,总结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工程,推广彭阳小流域综合治理、隆德梯田建设经验,向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北方防沙屏障带相关省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推介。
(作者单位:聂君,北方民族大学;李文庆,宁夏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