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初锋,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高性能润滑材料及材料表面的防护。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11项。出版专著《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和教材《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化工原理》。先后获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三等奖等荣誉。
梦想犹如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
“小时候看到当老师的堂叔给学生辅导功课,我觉得很有趣,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成为教师。”执教多年,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孙初锋依然难忘儿时的教师梦。
无论是作为中学教师,还是后来成为大学教师,孙初锋始终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首要任务。“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被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他说。
扎根西北,深耕讲台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从中学起,孙初锋便在学业上严格要求自己。高考那年,为了心中的教师梦,他毅然填报了山东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
在大学校园,孙初锋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他苦练教师基本功,板书、备课、台风……“既要善为人师,又要善于师人。”他始终牢记班主任的话,一步步向着梦想努力。
4年大学时光转瞬即逝。毕业之际,孙初锋成为一名中学化学老师。5年的教师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孙初锋决定继续深造。
2005年,孙初锋考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从刘维民院士。硕士研究生期间,他依然保持着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凭借优异成绩获得继续读博的机会。
博士毕业之际,孙初锋面临选择:是去有更好发展前景的中东部地区,还是扎根大西北?
导师刘维民在了解孙初锋的情况后问他:“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什么?在哪里工作更能体现和发挥你的价值?”一番话让孙初锋豁然开朗。
“教师就要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同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中东部地区相比,这里无疑更需要老师。”这一次,孙初锋同爱人选择留下来。不久,他入职西北民族大学。
课堂上,孙初锋旁征博引,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前沿研究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理论讲解,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们说,孙老师的课风趣幽默,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激发大家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在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二楼拐角处的实验室,总能看到孙初锋忙碌的身影:或与学生探讨实验数据,或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他一直坚持言传身教,悉心做好育人工作。
“严谨、勤奋是做好科研的基石,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每每谈及此处,孙初锋都会以导师刘维民的奋斗史激励学生,鼓励大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创新和奉献作为毕生追求。
不计名利,科研报国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在科研工作中,孙初锋始终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前瞻学科领域发展方向,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甘肃省“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加强校企、校院合作,在高性能润滑材料研发及材料表面防护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主动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关注地方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开展利用自组装、电沉积、3D打印等技术制备纳米颗粒掺杂的复合薄膜研究。
——主动联系地方支柱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西北永新集团、金昌化工集团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其中,与西北永新集团联合研发适合我国西部地区的风机叶片防护材料,助力当地发展绿色能源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孙初锋说,有价值的科研要紧跟国家发展规划和科技战略需求,有机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天道酬勤。多年来,孙初锋勤奋钻研、不计名利,从一个严谨求实、追求创新的青年教学骨干,逐步成长为学术带头人。
近年来,孙初锋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一区论文5篇;申请各类专利10余项,授权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主持和参与其他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微光致远,桃李成蹊
看着学生成长成才,是孙初锋最幸福的时刻。
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十多年来,孙初锋甘为人梯、勇于奉献,除了承担化工原理、化工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他还多次担任班主任。
“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教育引导好,他们终会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成才。”多年来,孙初锋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用真心真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是孙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在人生的关键节点能坚持下来,最终实现梦想。”化工学院学生王亚楠,大四时成功推免至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又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博,毕业后入职航空工业集团某研究所。
现就职于西藏军区某部防化室的工程师王龙,在校期间曾想过放弃化工专业。“在一次次与孙老师的交流中,我逐渐改变了想法,最终完成学业并顺利考上研究生。”王龙说,在他面临择业困惑时,孙老师以自身经历告诉他,年轻人要有责任、有担当,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如今,王龙因出色表现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有”优秀文职人员奖章。每每有人问他:是什么让你选择到西藏工作?他总会回答:“我有一个令人敬佩的老师,他告诉我,最美的青春应该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共鸣!”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孙初锋积极践行“双创”人才培养理念,不仅获得了国家级创业指导教师和电子商务创业导师资格证书,而且指导学生在“双创”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5次获得甘肃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铜奖1项、甘肃省金奖2项、甘肃省银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电子商务三创赛获甘肃省金奖2项……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孙初锋说,他将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