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的洱源县是著名的“中国梅子之乡”“中国古梅之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洱源县做足了梅子的文章,大力发展梅子深加工产业,用小小梅子带活了当地经济发展。
洱源县土层深而肥沃,有海拔2500米以下的宜林地1389平方公里,空气湿度充沛,非常适宜梅树生长。据史料记载,洱源梅子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良好的土壤结构造就了洱源梅子质优味正、果大肉厚核小的优良品质。
“洱源产的梅子,果肉厚、梅核小,皮也比较薄,加工出来的产品味道特别好!”在洱源县松鹤村青梅收购点,前来采购的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采购总监李德现场夸起了洱源的梅子。据了解,该公司每年都要在洱源县采购上千吨新鲜青梅,今年的收购量预计在3000吨左右。
近年来,除了松鹤村,南大坪村、起胜村、腊坪村等地处山区的村子也发展起了青梅规模化种植。据统计,2021年,洱源县梅果种植面积6.24万亩,总产量1.89万吨,总产值达4914万元。
一颗梅子,成就一条产业链,富裕一方百姓。目前,洱源县有梅子加工企业17家,个体加工户600多户,经过多年发展,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原特色品牌,先后研发生产了果脯、果酒、饮料和调味品4个系列150多种产品,其中认证绿色、有机食品13个。
如今,洱源梅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梅果系列产品不但在云南省内受到欢迎,鲜梅、烘干梅果和梅子浓缩汁等产品还销往上海、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甚至远销日本、韩国以及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青翠欲滴的梅子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洱源县依托梅子种植,不断延伸青梅产业发展链条,切实抓好从梅果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等一系列重点环节,打通赏花、采摘、农家乐、民宿、果品贸易、青梅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加快推进梅果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七月的梅林,绿意盎然,硕果累累。而二月的梅林,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每年春节前后,洱源县的万亩梅林进入盛花期。漫山遍野的梅花连绵数公里,唯美而壮观。
近年来,洱源梅子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围绕洱源梅子这颗“金果果”,洱源县深度挖掘“梅文化”,持续举办梅园古风音乐会、梅园笔会、梅园露营派对、直播带货等活动,生态产业多元化发展效益日渐凸显,真正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
大丽高速等几条道路相继建成,为游客来洱源休闲观光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不少村民在自家小院里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梅花盛开的季节,远近游客慕名前来赏花拍照;青梅采摘季到来时,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采摘乐趣,还能品尝到雕梅、炖梅等白族特色食品。
按照规划,洱源县将在梅子的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护、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等方面发力,打造集乡村美景、大地景观于一体的“中国梅品大观园”,进一步延伸吃、住、娱等乡村旅游业全产业链条,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