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积极倡导“来了就是本地人”理念
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精心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
推动学校教育中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
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
发挥好红色文化作用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做好交往交流交融工作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协委员发言
精心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

□ 蒋建国

  打造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对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意义重大。建议:

  一是从祖国大好河山中提炼。从南海三沙群岛到北疆漠河之城,从东海钓鱼列岛到西部戈壁大漠,泰山、昆仑、长江、黄河、秦岭、珠峰等高山大川,都能引发中国人的家园之恋、爱国之情。

  

  二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提炼。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大同世界、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诗经、楚辞……明清小说等文艺作品,众多伟大建设工程,特别是车同轨、书同文等大一统成功实践,凝结着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认同。

  

  三是从革命文化红色记忆中提炼。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一系列伟大斗争中产生的革命圣地和形成的精神谱系,展现和标注出中华文化新的高度。

  

  四是从新中国辉煌发展历程中提炼。新中国创造的各项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都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和现代标识。

  

  五是从伟大杰出人物中提炼。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伟大杰出人物层出不穷。大批革命烈士、先进模范、时代楷模和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获得者等,引领共产主义新风尚。这些伟大杰出人物,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风貌。

  

  六是从文明生活习俗中提炼。从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和新民俗新风尚中,进一步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与此同时,积极用好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贯彻执行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严格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认真组织宪法宣誓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以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意识。

  

  (发言人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