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隆子县坐落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藏南谷地,是传统农牧业大县。近年来,隆子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在隆子县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现代化的牛舍干净整洁,库房、办公房、消毒室、饲料加工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健硕的奶牛争抢吃着青贮饲料,奶牛“哞哞”的叫声汇聚成欢快的小曲……
奶牛养殖一直是隆子县的特色产业,但农牧民散养的做法很难形成规模,也很难推进品种改良。2018年,隆子县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在隆子河畔建设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整个场区分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饲料区和粪肥生产区4个功能区,引进了全混合日粮精准饲喂系统、转盘式自动化挤奶机等先进设备。此举让隆子县规模化养殖进入专业化时代,不断增长的产业效益还惠及周边百姓。自奶牛养殖基地建成以来,公司通过收购本地散养奶牛、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给群众带来不少收益。
“我家卖了两头奶牛,每头牛1万多元。你看这些牛,养得多壮实!”加央来自隆子镇新坝村,把家里的奶牛卖给基地后,他也来到基地打工。“在这里打工,早晚还能顾及家里的活。”他说。
来到牛舍,日当镇扎村村民卓玛曲珍正在往饲喂车里添加饲料。因为腿脚不太好,她以前无法外出打工,在政府的介绍下来到基地工作,主要负责喂牛。“工作不累,每月差不多能有4000元工资,还包吃包住。”卓玛曲珍说,有了稳定收入,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在粪肥生产区,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平措云旦正熟练地操作着牛粪尿分离机。他说:“基地引进了全套的粪污综合治理方案,粪尿在固液分离后被加工成有机肥,再用于饲草基地和‘菜篮子’工程的蔬菜种植。”养殖业和种植业实现有机结合,走上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基地每年能生产液态有机肥1360余吨和固体有机肥1080余吨。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标准化和机械化的推进,基地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基地内已聘用30多名大学生,很多人已经走上关键岗位,成为公司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新生力量。
据基地负责人巴珠介绍,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创造了120个直接就业岗位,并辐射带动近千名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基地内有1860余头存栏奶牛,其中产奶牛760余头,日产鲜奶量近7吨,预计年产奶2500吨左右,通过销售鲜奶、奶渣、酥油、公牛犊等方式实现创收1500余万元。此外,基地还流转了4860亩土地用于种植饲草,不仅节约了购买饲草的资金,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目前,该基地已经成为山南市规模化水平、现代化程度都名列前茅的高原生态奶牛养殖场。“我们将努力把基地打造成自治区高标准奶牛养殖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共同建设幸福家园。”巴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