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刊·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族文学》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北斗牵着我的手》作品研讨会召开
在保护传承中绽放迷人光彩
从“满屋炕”看我国北方的炕灶文化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斗牵着我的手》作品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记者周芳) 作为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少儿活动之一,9月17日,由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创作的科普儿童小说——《北斗牵着我的手》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出版界、文学界、评论界等各界专家围绕新时代中国梦、科学梦的书写,儿童文学中关于“国之重器”题材的创作,以及《北斗牵着我的手》作品的文学性、开拓创新等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小说《北斗牵着我的手》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发射,以及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广泛影响为背景,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一大国重器的研发过程与小说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紧密相连,凸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

  资深出版人、作家海飞认为,《北斗牵着我的手》是一部让小读者“心中有银河,眼里有星辰”的作品。它突破了传统儿童文学的题材,体现了儿童文学对“国之重器”的自觉关注,其人物塑造具有时代感、开拓性和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同时作品叙述如行云流水,语言充满诗意,凸显了儿童性。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徐德霞表示,《北斗牵着我的手》塑造了有探索精神的新时代少年形象,体现了当代少年的精气神。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认为,《北斗牵着我的手》是儿童文学在重大题材、重大主题创作上的新收获。从文本上看,作家在创作时充分考虑了小读者的审美需求和理解能力,使得作品有着浓浓的儿童情趣,流畅好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国龙表示,作家叶梅对文学作品中科普题材的处理十分精妙,通过学习、游戏、玩耍等串起知识线,避免了单纯以科学知识讲解为重心而导致“只见科学不见文学”。

  谈起《北斗牵着我的手》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叶梅坦言是“应时代、应孩子的召唤”而作,她认为,身处科技时代,作家不应该缺席和失语。出版方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北斗牵着我的手》是一部透过孩子的眼睛,全方位展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儿童文学作品,希望这本书能让小读者增长北斗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科学家意识,继承和发扬“北斗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