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点染兆年丰,万顷星摇似雪融。”金秋时节,天山南北朵朵棉花吐絮盛开,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进入机械化采收季。
日前,第一师阿拉尔市种植的20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10月11日,在二团新井子镇七连职工杨涵的棉田里,一台国产采棉机正在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响,不到半天时间,103亩棉花就变成了一个个打包成型的棉包,整齐排放在田间。杨涵说,大多数职工的主要收入都来自棉花,如今采用机械化的采摘方式,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棉花品质相比人工采摘所含杂质更少,再加上“新农”牌这块金字招牌,肯定能卖个好价格。
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这里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多沙质土壤,十分适合棉花种植。作为我国优质棉花的主产区之一,今年阿拉尔的棉花从播种到采摘,已完全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机械化。
依托塔里木大学和一师农科所的人才资源优势,阿拉尔培育了全国一半的优质长绒棉新品种,用良种从源头上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播种时,通过大力推广北斗卫星导航、棉花精量播种、干播湿出、膜下精密滴灌等先进植棉技术,每株棉花的株距都经过严格计算。棉花种子直接播进土壤后再浇水,遍布棉田的滴灌设施,可实现科学配给每一滴灌溉用水。田管期间,水肥运筹、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也与科技植棉有效衔接。曾经,棉花采摘主要靠人工,耗时费力、效率低,采收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国产采棉机的大量生产和投入,人工采棉逐渐成为历史。如今,在阿拉尔各团场投入的400余台采棉机中,国产品牌占八成以上,成为棉花采收的主力军。
好棉花吸引优产业。走进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纺织车间,齐奏“欢歌”的现代化棉纺生产线上,一根根纱线在流动,一个个纱锭在成型,好一派繁忙景象。2015年,洁丽雅集团在阿拉尔的生产研发基地正式投产,构建起从纺纱、染整、织造到毛巾成品的全产业链。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选择在阿拉尔建设生产基地,不仅是因为这里盛产优质的长绒棉,更是看中了这里的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产品不论向西出口到国外,还是销售到内地,都十分方便”。
龙头企业的入驻释放出“磁场”效应,一批批内地纺织企业在这里集聚。近年来,阿拉尔市棉花产业链不断延长,织布、染整、织袜、毛巾四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形成了贯穿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格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从被种出来到采收,再到纺成纱、织成布,最后做成巾被和服装,一朵小小的棉花串联起了种植户和工人,开出了致富增收的“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