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2200多米的高原温室内,党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经常弓着身子,用水壶给胡杨苗浇水。
胡杨是张锦梅目前攻关繁育的树种之一,也是这位和林业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实现“让高原绿起来”的最新研究。扎根高原30多年来,张锦梅潜心培育适生树种,繁育推广播绿高原,践行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2008年,得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的杨树沟还有一片天然青海杨,张锦梅和同事立即动身前往。找到零星散布的青海杨后,张锦梅赶忙做标记、采种条、采花序,连夜将枝条带回西宁。
采集枝条是第一步,后续要经过3轮无性繁殖扦插,选出优势种苗,再进行区域栽种对比,待成熟开花,才能选出良种。“一切顺利的话至少要8年,开展花粉杂交的有性繁殖,至少还得再等5年。”张锦梅说。
经历十多年的繁育和比对,张锦梅终于选出“树干通直、生长量大”的青海杨良种,并将杨树育种周期缩短3至5年。
随后,张锦梅带领团队先后建立三大规模育苗示范基地。育苗生产总规模达到57.3公顷,培育各类花卉苗木品种30余种,年生产各类花卉苗木50余万株、杨树种条100余万根。
眼下,这批在基地栽植培育的青海杨、青杨雄株良种已在柴达木盆地、西藏阿里等地推广种植,筑起一道道防风固沙、美化高原的“绿色长城”。
有着26年党龄的张锦梅说,参加党的二十大,她将继续关注种质资源库建设方面的新政策,“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青海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展资源调查、品种收集、适生品种筛选、繁育推广技术等工作,让绿色成为高原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