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举行的“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村科技特派员朱有勇表示,将继续扎根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澜沧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曾经是深度的贫困地区。2015年,60岁的朱有勇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员,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他帮助农民用冬闲田种上冬季马铃薯,推广林下中药材,开办农民技能培训班,让农民人人都有技能,家家都有收成。
朱有勇所在的蒿枝坝村脱贫摘帽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大米。但是村里没有水田,只有旱地。针对这个问题,朱有勇成功研发水稻旱地种植新技术,实现水稻上山旱地种植,解决了口粮生产的难题。
“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今年云南推广50万亩,蒿枝坝村推广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蒿枝坝村277人,人均产量超过1000公斤,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水稻上山是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的具体实践。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的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