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鲲在课堂上。 受访者供图
在北方民族大学,张鲲有多重身份。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也是同事与学生口中的“最拼院长”。
他还担任过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理事、宁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但他最看重的身份,是做一名思政课教师。
“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张鲲说,这是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使命。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张鲲说,这极大增强了思政教师们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鲲认为,想让教师做到乐为、敢为、有为,并且迎难而上,就需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帮他们成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教师。
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学科建设,到探索思政课的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和方法创新,张鲲倾注了许多心血。他积极促进专业内涵提升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组织学院教师们到教育部实践培训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到其他高校探讨交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教学大赛等,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张鲲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本领、高效的工作、敬业的精神,推动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项建设工作。近年来,北方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育、开放教育”四位一体教学体系,科研工作上连续多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学工作上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学比赛大奖,专业建设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进入教育部首批“双万计划”省部级一流专业。
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张鲲给学生开设的思政课,经常座无虚席。“张老师课讲得好是人尽皆知,我们几个先下手为强,在选课系统刚开通时就‘抢’到了他的课。”大一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坐在前排的一名女生得意地说。
从“点名课”到“网红课”,在学生眼中,张鲲的课堂“有趣”“干货满满”;在同事们眼中,他的思政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在张鲲的课堂上,他精心准备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以习近平同志在陕北插队时的读书和实践经历来教育鼓励学生;为了讲好马克思的思想,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为学生们勾勒出一位有血有肉、刻苦钻研的青年马克思形象,让同学们先了解人物经历再理解人物思想,生动有趣,脉络清楚。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以理性分析和鲜活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张鲲说,思政课要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张鲲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里,“圈粉”了大量“00后”的青年大学生。上过他课的学生评价他“讲得太投入了”“博学广识,幽默风趣”。
2020年,张鲲主持的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研究与话语体系建设”获得宁夏首届民族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用理论铸魂育人
在张鲲看来,高质量的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作为思政教师,要知识视野开阔,专业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扎实。张鲲坚持以学术支撑教学,以理论铸魂育人。
无论教学工作有多忙,张鲲始终坚持读原著、悟原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近年来,张鲲先后5次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在多家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约4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20多篇。
师者一团火,点亮万颗心。张鲲为全校处级以上干部作理论学习讲座,为全校辅导员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指导,为新入学的大学生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讲座……教学科研工作之余,他积极进行理论宣讲,让党的理论政策深入各族师生心中。
“从事教育要胸怀大爱。”张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课前课后甚至晚上为学生解疑释惑不厌其烦,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仍然和他保持联系。
他常说,学生得到教益,是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学生毕业后仍然感念教师,是对教师为学为人的认同;学生立德成才,是对教育工作的最大回报。
“作为一名教育的工作者,就应该心怀育人梦想,追求信仰人生,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用信仰之光点亮学生的青春之火。”张鲲说。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