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响彻处 飞鸟还乡时 ——读洛施长篇小说《畲山》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徐静茹 发布日期:2025-03-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赏读]
作者:洛施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阿月刚要收回视线,却看到天明哥身上的腰带,竟是多年前自己送他的那一条,与他今日的喜服实在有些不搭,可他却像个骄傲的王,毫不吝啬地向所有人展示着这份爱意。

  蓝星月望着天明哥的背影,望着那无边无际的人潮,望着天翻地覆的寨子,忽然有些感慨:这高高的畲山,这小小的寨子,他们都曾用尽全力要走出这里,远走高飞,可兜兜转转,他们又都心甘情愿地回到了这里。

  ——选自洛施长篇小说《畲山》

  《畲山》是洛施创作的一部以畲乡巨变为主题的小说。作品以畲族少女蓝星月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一个青涩少女到文化传承者的成长蜕变,为读者铺陈出一幅极具生活气息的乡村振兴画卷。

  小说中,蓝星月在追随“青梅竹马”雷天明的脚步、离开畲寨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境,但她始终保持乐观与坚韧。当学有所成后,二人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带领畲寨乡亲脱贫致富,使古老的畲寨焕发新的生机。蓝星月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个人心灵的觉醒与蜕变,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坚守的生动诠释。

  敦厚质朴的精神特质。小说的时间跨度较大,作者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年代写起。虽然生活艰难,但寨子里的村民始终亲如一家。晚饭时间如果在村子里闲逛,就会被经过的人家盛情邀请去吃饭。尽管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畲寨乡亲的精神特质,但他们的热情好客却在每一个平凡的举动中自然流露。这种质朴的情感,正是书中最动人的部分。

  同时,小说通过一个个细节故事,刻画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在抗洪抢险中英勇捐躯的蓝岳峰、扎根深山坚守教育事业的蓝春梅老师、含辛茹苦养育蓝星月的钟彩银夫妇……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正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灿烂多姿的特色文化。作者在小说中巧妙融入了畲族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风貌。小说描写了畲族手工艺、婚丧嫁娶、美食等特色文化,呈现了采春茶、打麻糍等农耕图景,以及庆祝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热闹场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灿烂的民族文化长廊。

  此外,作者巧妙地在部分章节的开头融入畲族山歌,如《字哀歌》《彩带歌》《高皇歌》等,与章节内容形成呼应,增强小说的深层意蕴。“三月畲族歌如潮,山歌唱来别有情。”这些山歌不仅承载着当地人厚重的历史记忆,更传递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真挚动人的成长故事。无论是蓝星月与雷天明之间细水长流、历经挫折却愈加坚定的爱情,还是蓝星月与阿嬷、父母、哥哥之间的亲情,以及与小娟、李娅之间的友情,都显得平凡却真实。作者选择用生活细节传达情感体验,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也使故事更加真挚动人。这些情感相互交织,勾勒出蓝星月的成长蜕变,展现了青年在传统与现代中的成长与坚守。蓝星月与雷天明共同面对挑战、彼此成就,人的美好爱情,宛如畲族山歌般悠扬宛转,动人心弦。

  文化助力下的脱贫致富。小说最后,从大山中走出的青年选择回到大山,以自身所学助力家乡发展。他们以特色文化为依托,举办盛大的“三月三”节庆活动;以畲族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活动为抓手,创办民俗文化体验馆,将畲寨打造为旅游胜地,带动经济发展。这也是畲寨人民脱贫致富、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以非遗赋能乡村脱贫振兴,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思想一变天地宽。作者在展现新时代青年崭新精神面貌的同时,也不回避批判畲寨中一些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作者笔下所描写的畲寨发展历程,同样也是各民族实现脱贫致富的缩影。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有更多飞还的“鸟儿”,为古老的村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正如小说所描绘的那样,畲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青年们的情感与记忆,畲乡的山水早已融入他们的血脉,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飞出大山是他们年幼时的迫切愿望,那么归于大山则是他们成长后的坚定选择。在阅尽他乡的繁华之景后,此心安处是吾乡。家乡的呼唤从未停止,山歌响彻处,飞鸟还乡时。扎根热土,反哺家乡,至此,飞鸟不再漂泊,心灵得以平静。

(编辑:魏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