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心有责 道自远
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一)
教育是一项照亮别人的事业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有责 道自远
——记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毅
□ 陈媛媛

  

  “您要采访的黄毅老师就是黄妈吧!”在学校寻访黄毅老师的路上,询问的一个学生恰好认识黄老师,并颇为自豪地说自己就是她的学生。对黄老师的最初印象就在这位学生的描述中逐渐浮现。

  作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知名教授,黄毅还是四川省教科文卫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商务领域专家库成员,2015年荣获全国师德标兵。满怀期待,在初秋的一个午后,笔者走近了黄毅老师的日常。

  既严谨又生动的教学

  在学生心中,总有一些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课程,比如,会计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这些让一些学生头疼的科目,恰恰是黄毅擅长的教学内容。

  从教30多年,如何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并在生活中用得到,黄毅不断琢磨。她希望能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探索,便实施了一套别出心裁的“1+X”教学法,即讲解一个理论附加多个案例。方法简单易懂且通用,但于教师而言却是大考验。

  “只有扎实的学识和鲜活事例的融会贯通,才能赋予这种教学法以活力。”黄毅说。

  5年假期兼职会计积累的案例、早间经济新闻的国内外经济事件、日常身边生活的实例,这些都会成为黄毅课堂教学的宝贵素材。

  案例可以辅助学生理解理论,那理论又如何让学生听得明白?黄毅又有了自己的想法——让图动起来!“经济学类理论课程分析多、图形杂、难度大,动态图形有助于学生理解原理。”她耗时2个多月,用近乎痴迷的状态更新了课件中的百余幅模型,让动起来的模型成功带动课堂气氛。

  “教”是过程,黄毅从不马虎;“学”看效果,她时刻关注。“批改作业是我觉得很踏实的一件事。”黄毅说,通过批改作业才能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份有批语的作业互通了一份双向情感。2018年,黄毅完成了一次强度最大、数量最多的手写批语。共计84名学生论文,每人200多字手写批语,共计2万余字。“看见黄妈辛辛苦苦改作业,不认真都不好意思。”一名学生说。

  既温暖又长情的陪伴

  一个平日表现活跃的女生,一次在上课时无精打采。黄毅敏锐捕捉到这一细节。后来得知,女孩父亲病重,她想放弃学业打工赚钱。黄毅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寻求长效解决方案。后来,学校通过发放补助等方式,减轻了这名学生的学业压力,并通过长期跟踪帮助,让女孩重拾自信。

  晚上10点多,学生古丽在前往吐鲁番的火车上给黄毅发来信息,表达了自己对面试的担忧。黄毅马上结合古丽新疆生源的特点及研究生学习经历,当晚就帮她完善面试材料。这份在乎让古丽更加自信,顺利通过面试。

  不管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黄毅从不吝啬对学生的关爱。这份关爱是真诚的,她珍惜与每个学生的缘分,而这份珍视被满满记录在一本本相片花名册里。

  一届新同学,一个新班级,一张照片,一段简介,一本花名册,只为达到一个有温度的目的——记住你!

  “被记住真的很奇妙,它可以激发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师生之间彼此的信任,甚至可以打开一个学生关闭的心灵。”黄毅通过记住每个学生的样子和名字,用这样的方式传递出独属于她的温暖。

  既平凡又高尚的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黄毅身体力行,育人“细无声”。

  在黄毅看来,练好“内功”靠平时,学习这件事她从未停歇。2015年,摔伤出院后卧床静养的半个多月,成为她最投入的学习时间。为避免家人担心,她悄悄地学网课,足足做了两本听课笔记。近年来,她多次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每次都带回大量听课笔记及资料,整理材料撰写体会,丰富教学内容。这也是最直接的言传身教。

  “在黄老师指导下做项目是很有意义的体验,看到黄老师这样拼,我也打消了时不时冒出来的偷懒念头。”一个跟着黄毅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感慨道。深夜,黄毅仍会反馈修改意见,遇到棘手问题会带着学生一起查阅资料。近5年,她指导的学生,有4个小组承担了国家级项目,5个小组承担了省级项目。

  34载从教路,黄毅与挚爱着的教育事业相伴,对学生倾注一腔慈母般的亲情,用爱滋养着他们。

  “心有责,道自远。”黄毅平和而又坚定地说,“其实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把当初我的老师给予我的真心传递给我的学生,期待他们有更好的未来。”黄毅说。

  采访过程中,她不禁回忆起小时候从不敢唱歌到大方唱歌的经历,是小学音乐老师给予过她的理解与鼓励,让有些怯懦的她变得开朗活泼。如今,她也渴望通过自己的能量去影响他人,并积极践行着。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