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铜仁市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闯出了一些“名堂”。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跑进了“国家队”,成为贵州省两个获批进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的产业之一。
走进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内,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等新型功能材料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
锰在汽车电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铜仁丰富的锰矿资源为新型功能材料发展、防范锰资源“卡脖子”提供了战略保障,成为国家锰矿资源战略安全供应核心区。摸家底、挖潜能、扬优势,铜仁站位全局,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打造为首位产业,促进资源、资金、政策、力量向此聚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提质增效。
“一花香”引来“百花开”。铜仁在“建链”上提供组织要素保障,在“延链”上开展针对性地招商,在“强链”上提供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撑,在“补链”上力促产业协作,打出漂亮“组合拳”。
近年来,铜仁在已有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建成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并配套引进锂离子废旧电池回收处置、梯次利用企业,形成“基础原料—正负极材料—废旧回收处置”的产业链条,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目前,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至69家,围绕锂离子电池关键配套材料及原辅料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在细分领域做强做大。成立于2012年的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盯住锂电池中的细分材料,专注于创新型高新技术,现拥有国家专利57项。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领先。在同一园区的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逐渐成长为锂电池新能源材料前驱体全球供应商,三元前驱体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6%,并于202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9年9月,以大龙经济开发区锂电动力电池材料为核心承载区的“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录。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贵州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6月,贵州省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铜仁市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将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1年,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18.5亿元扩增至244.4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8.6%跃升至34%。今年1月至5月,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1.2%。这是铜仁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新型功能材料聚集地长足发展的成果。
如今,有资源、有规模、有市场的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底气十足”,正抢抓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行业“风口”机遇,聚力向着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