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秋风渐凉。走进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北坡生态公园,草海湖碧波荡漾、鱼鸟携游,在草木的点缀下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美如画卷。
拥有“山水林湖草”独特风光的草海,是贵州省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每年到这里越冬的鸟类达10多万只。
40多岁的江长林,从小在草海边长大。同周边许多村民一样,他从20多岁起就和妻子王洪燕靠打鱼为生。“水浅的地方用簸箕,水深的地方就撒网。”江长林说,当时他家有两艘游船、一艘渔船,两口子还在旅游公司兼职当船工,日子过得潇洒惬意。
然而好景不长,草海渔业的兴盛场面没有持续太久。过度捕捞让渔业资源日渐萎缩,加之水质不断变坏,一些渔民不得不退捕上岸,另谋生计。
为了再现“美丽草海”,当地政府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工作。2017年初,草海全面禁渔。2018年10月,草海停止划船旅游活动。2019年2月,草海关闭所有码头,补偿清收所有船只,拆除相关旅游设施。
“我们从小在草海边长大,保护草海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江长林夫妇没有犹豫,主动“洗脚上岸”,转产转业。
禁渔后,江长林申请成为草海巡护员,王洪燕在城区超市当起收银员。从“靠水吃水”变成 “靠水护水”,从“打鱼人”变成“保护者”,江长林夫妇积极参与草海的生态保护工作。
草海北坡,昔日荒凉的山地如今已是郁郁葱葱,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就在前几年,这里还是祖永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草海边上的杨湾桥水库,既是草海的“后花园”,也是威宁县城及周边20余万人的“大水缸”。近年来,为了保护好草海,守护好这块珍贵的湿地,威宁县大力实施法治护湖、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治污还湖、造林涵湖等“六大工程”,从源头上对草海进行综合治理,筑牢绿色生态“防火墙”。
为减少人为活动,2017年,祖永芬与其他居住在草海保护区的人一起搬离。在草海周边,有18个村(社区)近1.6万户的老城区和生态敏感区住户进行了棚户区改造和移民搬迁,涉及2.24万人。
“以前的家园成为湿地,周围还种满了草和树。”祖永芬说,虽然对故乡恋恋不舍,但想到能为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一切都是值得的。
草海北坡生态公园是草海生态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公园免费对外开放,通过巡护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配套设施,游客不用划船进湖,也能多角度观赏草海风光。
市民何光谦是摄影爱好者,草海北坡生态公园是他经常光顾的“网红”打卡地,“草海太美了,春夏秋冬都能拍到不同的美景。我要用照片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喜欢草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通过综合治理,草海周边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鸟类种类逐渐增多,实现了“水清、山绿、景美、人和、鸟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