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们·与书相遇
读过的书 走过的路
不敢言是读书人
书房里的烦恼与喜悦
在图书的宝库里“游荡”
“不务正业”的这些年
守护心中的微光烛火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慧娟(作家)
“不务正业”的这些年

马慧娟

  我在很多年里都沉默寡言着,寡言的原因是口头表达能力不行。我“蜷缩”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默默地打量着我周围的人和事儿。30岁以前,“委屈”无处可去,总要有个承载它的地方,于是书本就成了我唯一的朋友,我在很多个日夜里,只要有时间就看书,在想象的空间里寻找和我性格、命运相近的人物,看看他们是怎么样处理自己的生活的。

  这期间一直有人问我,你一个农村女人,看书有什么用?我回答不上来,确实,看书这件事情好似与我的生活毫无关联。作为一个农民,只要有一把力气种地就可以了。读书应该是文化人的事情,农民读书,就是“不务正业”。

  

  我读书都是在劳作之余,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思考。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农民过着一眼可以看到头的生活,我们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但我们的生活过于普通,普通到千篇一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想到这里,我很惶恐。

  

  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网络,萌发了写作的念头。与其惶恐,不如去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如把我的生活写下来,写下来就有了痕迹,有了痕迹,不就再也不怕被遗忘了吗?

  

  这样一想,我就更加“不务正业”了。大家问我的问题从“你读书有什么用?”变成了“你写那些东西有什么用?”我还是回答不了。在农民群体中,我显得格格不入,但我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场自我的和解。

  

  写东西离不开阅读和观察,前者在多年的坚持中积累了一部分,后者在沉默寡言中锻炼了一部分。所以,当别人在春天看到满眼桃花杏花时,我看到的是它们的孤单;当漫天的风刮过,别人看到的只是风沙,我联想到的是千军万马的壮观;当土地上终于有了绿色的时候,我能看到绿色之下去年残存的枯草……

  

  琐碎平常,皆是风景,重复单调,也有遐想,我的笔下,就是普通人的烟火生活。终于,有网友和我说:从你的笔下,看到了西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生活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依然沉默寡言,但我不再抱怨生活,我学着笑,学着表达,学着思考生活。我尽力用双眼去看不一样的风景,尽力在笔下展现生活的幽默感。

  

  当第一篇文章变成铅字发表的时候,我自己都难以置信。激动了一阵子,接着写吧。就这样,一篇又一篇,居然积攒成了一本书,居然还有出版社帮我出版。后来,一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30多年少言寡语的我,要坐着飞机去北京演讲。整个村庄的人都被吓了一跳,我妈说,你一个驴背上长大的姑娘,居然要坐着飞机去北京?我点头,我妈说,这也是大事情啊。

  

  因为写作,我的生活发生了太多不可思议的变化,我也从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变成了一个分享者。很多人又问,在那样一个环境里,你是怎么样坚持读书写作的?其实对我而言,谈不上什么特别的坚持,我只是在劳动的时候劳动,读书的时候读书,写作的时候写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